罪案剧如何玩出新意 大卫·芬奇靠聊天取胜?

要说今年美剧市场最受观众期待的剧,Netflix前段时间放出的大卫·芬奇新作《心灵猎人》一定榜上有名。只播精品的平台加上只拍精品的导演,《心灵猎人》从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作为一部罪案剧,这剧没有枪战、追车,没有鲜血溅满荧屏,却依旧让人看得备感窒息;播出不久,国内外的口碑都好评如潮,豆瓣评分9.0,IMDB8.9。

芬奇出山从不失手

芬奇是当今电影界最好的导演之一,这毋庸置疑。《消失的爱人》《龙纹身的女孩》《社交网络》《本杰明巴顿奇事》《十二宫》《搏击俱乐部》《七宗罪》,这七部作品在豆瓣的评阅量都在十万以上,且部部评分都颇高。

《心灵猎人》是大卫·芬奇继《纸牌屋》之后与Netflix的又一次合作,题材选取了并不新颖的“犯罪心理”领域。要知道,美剧《犯罪心理》已经播到了第十三季,卡司演员都来回换了好几轮,观众对这一题材是相当的审美疲劳。好在,大卫·芬奇总有办法玩出新意。虽说这不是一部令人血脉贲张的破案剧,但剧中事无巨细的社会情境,观察入微的心理变化,阴冷变态的杀人现场,这些芬奇的“拿手好戏”,一个都不会少。

大卫·芬奇是个完美主义者。《搏击俱乐部》主演爱德华·诺顿和《十二宫》主演马克·鲁弗洛这对朋友都和大卫·芬奇合作过。诺顿回忆,《搏击俱乐部》同一场戏经常会拍三四十次才能达到芬奇的要求;而到了《十二宫》时,第一次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芬奇更加“肆无忌惮”,鲁弗洛曾发邮件向诺顿抱怨:“我们拍到第80条了,导演说前35条都没用。”《十二宫》的另一位主演小罗伯特·唐尼则略带夸张地说有几场戏拍了250条。这一次,在《心灵猎人》里,男主角霍顿与罪犯艾德·肯帕首次交谈那场十分钟左右的戏足足拍了两天,才达到芬奇满意的效果。

如果你是一个大卫·芬奇电影的爱好者,这次你一定不会失望。他执导了第一季4集(第1、2、9、10集)的内容,这个数字是他执导《纸牌屋》集数的两倍。这四集风格更接近《十二宫》,很多对白有《社交网络》的影子,而最后一集里霍顿瘫倒在医院走廊的场景则会让你想起《搏击俱乐部》。

一切精彩付诸聊天

即便不能说是史上最好的连环杀手类美剧,但《心灵猎人》依旧是特别的。这部美剧不同于以往的犯罪题材,观众在这里看不到各种血腥暴力场面和逆天的破案技巧,更体会不到肾上腺素的急速飙升。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文戏和海量对白,整个判案过程沉稳克制又丰满高级;案发过程也没有直接的画面展示,更没有快节奏的动作戏,没有视觉冲击,一切精彩都付诸聊天。

这部剧的背景设定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那是一个“连环杀手”、“心理侧写”等术语还没出现的年代。剧中的三个主人公,年轻探员霍顿、资深探员比尔、心理学女教授温蒂,成立了一个FBI行为科学部门,试图通过对罪犯们的心理研究建立一门学科。

在故事情节上,《心灵猎人》将笔墨全花在了对罪犯们的一次次探访上。一般的犯罪片侧重追究的是“谁干的”,在这部剧中变成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因此,这部剧没有太强烈的悬念感,反倒是有了浓浓的学术感。跟着两名探员的脚步,观众会完整地了解到像心理分析、罪犯侧写、连环杀手的模式推测等一系列方法,是怎么一步一步从无到有,在犯罪调查中建立起来的。

戏外故事同样勾人

《心灵猎人》更引人入胜的是其幕后故事。《心灵猎人》改编自FBI行为科学组先驱约翰·B·道格拉斯的同名回忆录,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了中文版,名为《读心神探》。约翰·道格拉斯本人就是《沉默的羔羊》里的克劳福德、电视剧《汉尼拔》里的格雷厄姆等角色的原型。

这也意味着,《心灵猎人》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人;剧中的大亡命时空多数案例也确有其事。主角霍顿的原型道格拉斯于1977年调入FBI行为科学科,他每年会经手150个案件,每个案件都是全美最穷凶极恶的凶杀案。他通过对在押的数十名重犯进行访谈,深入研究了罪犯心理,总结出了一套对罪犯进行心理侧写的方式。但正如《心灵猎人》中那句经典台词一样,“当你凝视深渊,深渊必将回视你”。1983年,道格拉斯积劳成疾,像剧集结尾时的霍顿一样崩溃。在道格拉斯的幻觉中,他以为自己之前侦破的所有案件的凶手,都在折磨着他。他在医院昏迷了整整一周,FBI 甚至为他准备好了墓地。苏醒后,他经历了漫长的恢复,才重返工作岗位。

同样,搭档比尔的原型是出生于芝加哥的探员罗伯特·K·瑞斯乐。担任指路明灯的温蒂教授的原型是波士顿学院护理学教授安·博格斯。

剧中那些受访的罪犯也确有其人。比如连环杀手丹尼斯·雷德是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地区居民的梦魇。另一个罪犯艾德·肯帕的戏份非常重,两名FBI探员从对他的采访中获得了许多破案灵感。现实中,肯帕仍在狱中服刑。理查德·斯佩克在剧中是一名十分棘手的犯人,现实中也是魔鬼一般的存在,劫持了9名护士并杀死了其中的8人的他,被判了300年监禁。

明星专访中国电影罪案剧大卫·芬

有用 (8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