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日前出炉,对2015年度国产电视剧发展情况进行扫描,其中提到:相比2014年,国产电视剧出现了部数减少、集数增加的现象;平均看来,2015年每部电视剧的集数比2014年多了4.7集。
这一数字与大多数国产剧观众的观感大体相近,96集的《武媚娘传奇》、76集的《甄嬛传》、81集的《芈月传》……国产电视剧越拍越长的毛病,似乎已经演变成“流行病”。
1 年年涨!
较三年前
每部平均增加12集
国产电视剧的集数如今到底有多长?
先来看看最近播出的电视剧集数:正在播出的《诛仙·青云志》为55集,临近收官的《老九门》是48集,近日刚刚收官的都市家庭剧《小别离》则是45集。这几乎验证了《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中的数据:2015年,国产剧的集数已经达到了平均每部42集。
再列上一组数据:2004年—2008年,国内播出的电视剧平均每部控制在30集之内;2009年—2012年,延长到30集至35集;到了2013年,平均每部电视剧突破35集。如果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在过去的三年间,国产剧的集数增长率已经达到了40%,平均每部增加了12集之多!
收视数据监测机构索福瑞副总经理郑维东就曾指出,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提出要压缩每一部剧的集数,但后来由于市场的推动,国产剧的集数越来越多,同时直接导致了容量有限的电视台能够播出的电视剧的部数减少。郑维东说:“10年前电视剧的播出占整个电视台播出量的36.4%,2015年这个比率降到了30%。”
2 猛注水!前情回顾、台词重复来凑数
“这里有多少同伙?”“这里是一个人。”“十一个人?”“不是十一个人,而是一个人。”
“九十一个人!”“二百五,是一个人。”“二百五十一个人,你真以为我傻呀!”
这是2015年电视剧《隋唐英雄5》中演员之间的一组对话,堪称奇葩,而其借此来注水剧情,也是一目了然。
剧集拉长,如果是因为剧集内容的要求,其实倒不必过分苛求。这两年国产剧的集数增加,大多集中出现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大IP作品上。“从76集的《甄嬛传》到81集的《芈月传》,以及正在拍摄中的90集的《如懿传》,内容显示它确实需要这么大的容量,其实电视台是可以接受的。”某电视台采购部门工作人员透露。
不过,让普通观众看不过眼的“超长”电视剧,恰恰并非此类,而是那些本来三四十集就能把故事说完,却偏要无所不用其极地注水和抻长的无良剧目。制片人谢晓虎指出,古装剧普遍集数多,其实一般观众还能接受,但本来在题材上就不易把战线拉得过长的都市剧,也开始放水抻剧情,比如学习韩剧的招数,在一部剧集里放上十几分钟前情回忆,而这往往招致观众的痛骂和业界的不齿。一业内人士说:“电视台在购片时其实也不倾向于购买50集以上的普通剧目,只有称得上年度大剧的项目,才可以越过50集的大关。”
3 都是钱!不增加集数制片方可能赔本
虽说电视台未必买单、观众也不买账,不过国产剧越拍越长的毛病还是一直没有根治,甚至愈演愈烈。说到底,离不开一个钱字。
“我们简单地算一笔账,一部有一线演员少年雷锋参演的国产剧,投资基本在1.7亿元上下,如果拍成30集,市场售价的普遍水平是500万元一集,按照30集去卖,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要是改成40集或者50集,收回成本乃至赚钱,都不在话下。”谢晓虎透露,过去演员签片酬其实都是按照“集数×单集价格”来计算,但因为现在制片方大多不确定集数,如今都采取打包价,或者以艺人在剧组的时间来计算酬劳,以此来规避集数增加可能产生的片酬成本。
现在几乎没有剧目能够做到开机时与正式售卖时的集数一致,增加集数基本上已成为行业惯例。
需要为此接盘的电视台显然有些无奈。“卫视本来就竞争激烈,有些特别好的大剧需要在开机时就提前预订,而真等到了收剧时集数有了变化,也没有什么办法。”某卫视宣发人员表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集数增加可能导致内容注水,只能依靠导演、编剧等创作团队的自觉,但偶尔也容易发生“意外”,“如果播到一半发现确实品质打了折扣,也会出现下架停播的情况”。
此外,谢晓虎不无担忧地指出,每年各家电视台最多的电视剧播放量在700集上下,其中古装剧配额只有100集。如果国产剧一味奔着“加长版”而去,最终只能导致电视台能够播放的电视剧部数减少,“如果每部都是70集,一年也就只能播10部剧,最后受损的还是观众和电视台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