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文艺界小组发言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张国立痛陈,近年来出现的收视率作假现象,“把大家一起赶上了黑道”。(3月7日中国青年网)
在商业社会,影视市场叫文化产业。如果从逐利角度考量,电影看票房,电视剧看收视率,当然后者的利益变现链条似乎更长。政协委员张国立,跳出了演员和老板的利益视角,揭露了当今电视剧行业的诸多污点:收视率造假,IP依赖,小鲜肉当道,烂剧满天飞。而且,张国立看的更深:明知小鲜肉没演技可言,导演可以拒绝使用吗?不行, 这就是一个被资本绑架的行业嘛。
将电视剧乱象循着利益链上循,张国立找到了背后资本的症结。资本逐利所以短视,小鲜肉自带粉丝,有些粉丝追剧就是为看小鲜肉,IP剧早已储备足潜在观众,投资IP剧回收风险最小,当然最终都落实在收视率上,既然收视率可以造假,资本当然不会错过购买收视率,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变现。那么能不能说国产电视剧升级提质,得指望资本方的觉悟?
观众一边抱怨国产影视剧比烂,一边收看烂剧乐此不疲。照笔者来看,相比资本方的“照烂做剧”,这届观众不行才是真问题。资本方为了赚钱,先选好小鲜肉,再拿下IP剧,最后组建剧组,这些可都是照着观众的口味在运作。如果观众嘴上骂着烂剧干预,同时用脚投票,烂剧一律不看,资本方买来的收视率,照样没法变现,还敢再给观众看烂片?
最近央视主持人朱军在两会上说,综艺节目不能一味看收视率,得看收看人群的影响力。这个观点也适用中国电视剧,如果说投资方盯着收视率,那也是因为收视率容易糊弄低层次观众,这是一个看到收视率高人说好自己必须去看,否则担心被落伍的群体。所谓收视率,也就是强化低层次群体收视信心的道具。社会精英群体相信自己判断,不因收视率决定是否观剧。如果说收视率要自证价值,何不再加上收视群体影响力的细致分析?
电视剧升级别指望资本方觉悟。最终买单的还是本届观众,别说什么资方宠溺小鲜肉、谄媚IP剧,资方归根到底还是看观众口味买菜。中国影视剧更像是反智游戏,资方在观众低层次的观影需求上打转,观众沾沾自喜看了大路货长姿势,而这种反智游戏自我放逐了精英群体。精英观众不参与影视剧生态倒逼重构,中国影视的路只会越走越窄。那么能不能这样,影视剧也实行分级,不是按年龄段,而是标明这部作品适用何种欣赏层面的观众,吸引能用品味倒逼作品升级的高层次观众参与,如此,烂剧还能一统荧屏吗?
张国立的言外之意是,这届电视剧投资方不行,其实他还没说到点子上,是这届观众不行,电视剧观众的品味升级,这才是电视剧提档的根本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