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小刚:当下是电视剧产业冷静自省的时刻

今年8月,六家制片公司和三大视频网站的联合抵制演员高片酬的限价声明言犹在耳,《天盛长歌》剧组又向数据造假强势宣战了。对于当下的影视产业来说,天价片酬、收视率造假和平台欠款是压在电视剧产业身上的三座大山,尤其是片酬越限越高,收视率越来越水,都给影视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要么看戏,要么看钱”,这是演员圈内的一句行话。看钱成为一种流弊,攀比片酬,坐地起价;这也是一个数据说话的时代,衡量的标准就是收视率和点击量。就像高片酬不能真正衡量一个演员的价值,“数据为王”的前提也是数据是真实的,如果你所倚重的是假数据,那么,你所付出的代价会更惨痛。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

近年来,媒体关于抵制高片酬和收视率造假的报道、争论与呼吁从未停止,行业内针对收视率新规的探讨、设立与反思也从未止步。面对这样的产业现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导演在采访中,也显得尤为痛心。他坦言:“希望影视文化产业能够很好的发展,这个愿望和初衷我不怀疑,我觉得要有信心。但是确确实实我们还有一些体制上的障碍,我们也还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甚至于我们有可能在执行上还会有些本末倒置。但是这都不影响矛盾暴露和问题的解决。我相信这个解决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我也相信能解决。”

访谈实录:

收视率造假是破坏市场机制的

温静:近期各方都在呼吁抵制演员高片酬和收视率造假,这是否也是电视剧制作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尤小刚:好多问题没有解决,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热点爆发。就像假数据的问题,假数据愈演愈烈,现在前几位的卫视却还在这拼数据。网络媒体水军的可信性越来越差,一个戏能到一百几十亿点击率,中国一共才多少人口?都是拿钱买的,其实都是资本介入了影视行业以后为追求暴利,他们形成的非规范的产业链,这里面当然就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都是见不得光的,所以它爆发起来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是正常的,让行业感觉到不堪其负也是正常的。

温静:这些都可以说是资本进入引发的乱象了。

尤小刚:因为资本是趋利的,资本在趋利的过程中,把我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一切非规范的潜规则都发挥到影视制作这个行业里。所以演员的高片酬成了他们的标的物,假数据也成为了他们的标的物,这些都是买卖。但我们把简单的这些潜规则的现象、不正常的现象都归结于所谓市场?不对。它非规律化,非规范化,不能称其为市场。相反的,应当说它不是市场机制,它是破坏市场机制。刨除个别热点戏,几大卫视都一样,收视率就0.3,过了0.3的,多多少少是买的。原来我们反对假收视的时候造假的开价是30万一集,现在据说已经到100万一集了。假收视成了一个非常发达的产业,甚至成了奇货可居的产业。

温静:收视率这个确实需要行业自律,买来的收视率既无法具有本来的参考价值,也破坏了市场机制。

尤小刚:唯独比较干净的是中央台,反正市场上也不看它的收视率,那就自得其乐。举个例子——《开封府》,给哪个台哪个台不要,最后中央军情五处第六季台八套一播,收视率2.7,这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看。它零宣传,片子好口碑自然也就出来了。

温静:您从事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是不是这样的现象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尤小刚:很痛苦,这些年尤其痛苦。究竟什么是好的?究竟什么是丑的?没有具体标准。因为收视率往那儿一摆,你经常就糊涂了,怎么这么烂的戏收视率那么好?怎么这么好的戏居然没人要?

温静:现在,制作行业因为这一系列原因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尤小刚:一直都是,从来都是制作业在承担。所以由于假收视越卖越贵,假收视越来越难操作,导致很多人退出了为电视台生产,这就是这几年为什么网剧发展的原因之一。

解决“阴阳合同”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怎么解决“税后”
温静:目前来看,制作一部电视剧,是不是整个的投资配比重心其实还是演员片酬?

尤小刚:现在因阴阳合同查税,所有的工作室都停止开发票,究竟怎么查?查到最后又查到制作公司头上来了。因为很简单,我们的税法允许“税后”就是比较值得商榷的。个人所得税是你拿多少交多少,自己申报,你要是瞒报了就叫漏税,怎么能够允许公然的标上你拿的这笔钱是“税后”呢?40%的税,谁敢交?他已经拿1个亿了,40%你要拿出将近1.5亿。只要公权部门不承认“税后”,不允许“税后”,那就是对制作业最大的支持。

温静:所以现在压力基本上都在制作公司这边,是否很多戏也搁浅了?

尤小刚:对,制作公司现在搞不清楚该怎么操作,只能不开戏。原来演员有工作室,那点税对他来讲凤毛麟角,他也愿意交,他觉得交了安全。作为制作公司讲,跟工作室签合同,你给我开发票,我堂堂正正进生产成本,稍微贵一点我也认了,对不对?这还算是一个办法。但是它跟阴阳合同不一样,演员工作室的这种优惠的税率,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初级规范,至少比“税后”“漏税”要规范多了。但就是因为“税后”两个字才会出现大小合同。

温静:您觉得“阴阳合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后”吗?

尤小刚:现在很多人都不敢说话,但是背地里都觉得崔永元多事。这个眼界就太狭隘了,本来就是业内都明白的事,不说它也存在。当然这也和大家提了半天意见没用,没解决有关系,大家只能承认现实中的不合理了。就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样。现在还有人去关心《手机2》的问题了吗?没有了。人们关心的是你在吵架的时候说出来的东西。这个就很简单,在大家最热、最义愤填膺的时候,我们就把为什么会出现“阴阳合同”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从我看来,开个工作室比不开工作室还好,至少是规范的前期,他交了6个点的税,比一分钱不交,全做假账要强多了吧。
温静: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比喻很贴切,也确实由崔永元把阴阳合同这个事放到了大众的面前。

尤小刚: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大禹他爹鲧治水,是采取堵的办法,到最后洪水四处泛滥,把鲧给杀了,让禹来治水,禹治水就是疏导,千流归大海,有了规律了,所以治水成功,从而形成今天中国由西向东的水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们现在就是“鲧治水”,就是堵。所以从公众媒体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应该能在最热的时候,发出相对客观、冷静的声音,这个媒体就是正确的媒体,但正确的观点说出来能不能火我不知道,因为跟着起哄架秧子有时候才容易火。
温静:为了避免流量演员的高片酬,是否制作一些小成本的剧投到网络呢?

尤小刚:关键是播出平台要不要,这个认识大家都有,但是谁也没法这样做,因为还牵扯到广告商的问题,还牵扯到流量演员,但这种流量是盲目的,并不是理智的。这种盲目的东西,是它的一个既成事实,平台也得考虑吧。还是我们整个的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规范和章法,因为这里是有空子所以才钻,像股市有空子就会形成股灾,房市有问题就会形成房灾,都会的,尤其是影视剧这样意识形态产品,文化产品,更不是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

应该在变革中痛定思痛,曲折向前

温静:《电视指南》今年7月份有一篇梳理电视剧六十周年的报道,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别好的经典名作,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好的作品越来越少了。

尤小刚:你不能不受数据的挟持。你要用数据来证明它的成功和存在,可这里面虚假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对数据管理不够严格。不少人主张,就是把人工调查都去掉,广电系统大数据公布就完了,没有数据不行的,至少这样比较客观公正。

温静:其实行业特别需要听到您这些观点。

尤小刚:有的时候不合时宜,我已经说多了,说多了经常矛头会指向我,大家现在都讲究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说那么多干什么?确确实实像你所说的,干了一辈子了,感触很深,觉得怎么这样了?明摆着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东西,怎么那么大行其道?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什么,我们搞的作品,究竟文化内涵在哪里?究竟我们的作品给人民群众什么样的启迪?对这个社会进步有什么样的宣扬?怎么都看不到了?斗来斗去,把所有的恶都发掘出来,大家看得津津乐道,然而所有的善大家都觉得是说教?这不能不说是悲哀。

温静:现在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市场需要的?

尤小刚:现在有些所谓很时尚的作品,大腕云集的作品,所谓的“头部作品”似乎只有把我们的价值观给破坏了,才能够引起一片关注,这不是恶习吗?这个恶习是谁造成的?我坦率的说,媒体有责任的。搏眼球,非要是人咬狗才报道,狗咬人就不想报道。所以娱乐热并不代表有文化,这几年娱乐很热闹,文化在滑坡。娱乐至死,使得观众根本就忘掉了民族,忘掉了国家,忘掉了责任,这是精神鸦片。我坦率的说,鸦片战争虽然打完了,最后中国人还是抛弃了鸦片,但精神鸦片现在还存在,我们在拼命的吸食。
温静:这些问题是电视剧产业正在发生的,也是必须去面对的。您怎么看这些问题的解决出路?

尤小刚:当下在变化,人们在呼吁,我们要从更大的宏观格局来看。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怨天尤人,它会找到正确的途径往下走的。现在在热点上,谁也不能够说现在就开药方。发烧并不一定是坏事,发几个高烧免疫力就提高了,生命力就增强了。

温静:对,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尤小刚: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出现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就冒冒失失的下结论,开药方,不是好事儿。我觉得自省一下有好处,制作业该自省一下了。痛定思痛,这是一个沉思的时刻,而不是一个吼叫的场合。我们该审视我们的行为,管理部门也要思考如何管理。制作业应该想想,是谁把这些价格推高到这个程度的?是怎么推高的?明明是苦果子,却抢着往下咽。短视逐利,心口不一,怨天尤人,恶意竞争,只能是作茧自缚。

电影影评励志中文尤小刚电视剧产

有用 (5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