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回归意味着什么?

1.

卡梅隆回归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想到的是《荷马史诗》中的一句话:“他从奥林匹斯山上下来,如同黑夜降临”。这是盲诗人荷马献给太阳神阿波罗的颂词,如今我献给卡梅隆,一个当代的神话——电影之神。

他的回归,对我们这些“信徒”来说,其意义就好比耶稣于第三日复活对他的门徒的意义。

第一次了解到卡梅隆的故事,是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彼时的我对他全无了解,后来才知道,在世界影坛上,卡梅隆乃是一位被称为“电影之神”的……活着的传奇。

那时我还在念初中,偶然看到了@电子骑士老师在《科幻世界》的插页上连载的科幻电影专栏。在一位位科幻电影导演中,卡梅隆这个名字显得格外耀眼——他拍出了《终结者1》、《终结者2》,也拍出了《泰坦尼克号》,他是票房之王,也是科幻电影技术革新的开创者。

读毕那期的《科幻世界》,我特地去找来《终结者1》、《终结者2》的影碟看完,从此便无可救药地变成了卡神和这个系列的脑残粉。遗憾的是,从乔纳森接手《终结者3》开始,后续的“终结者”就再也没有了卡梅隆一星半点的灵魂。

我一直很好奇,卡神本人究竟怎么看待后面那些顶着终结者的名号,一次次消费粉丝热情的所谓“续作”。

不过卡梅隆太厚道了,既不愿意说违心吹捧的场面话,也不好给同行难看,于是往往会避开谈论与之相关的问题。

媒体记者们想来和我一样恶趣味,老是在那些“续作”要上映的时候跑去采访卡梅隆,有一回他表态了:

“还是会和所有人一样到电影院看看这个电影——终结者的意义远在电影之外,所以它不应该被终结。”

那么卡神到底有没有看呢?在后来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卡梅隆透露,他不承认其他三部作品……

看来卡神不但看了,而且给气得不轻。

2.

其实我挺感谢后面这三部作品的导演的,如果不是他们拍得太拿不出手,或许这次卡梅隆也不会亲自出山,创作“终结者系列”的真正续作——《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

这里容我聊聊那些“非正统续作”,如果单拿出来,或许它们还算中规中矩,但若与卡神的《终结者1》、《终结者2》作对比,就只能说让人没眼看了——即使《终结者1》只是一部投资仅6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

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终结者3》的特效的确一流(然而“终结者”的神髓绝不是卖弄特效),但在剧情上,《终结者3》却犯了卡梅隆在《终结者1》里最绞尽脑汁才避过的毛病——把它拍成简单粗暴的“你追我逃”。

是的,后续的那些作品有投资、有技术,画面是非常壮观的,然而光有画面而无内容的作品,好莱坞难道还少吗?对我们这些“终结者”的粉丝来说,这样的作品毫无意义。

所以终结者的“3、4、5”导演们固然可以说得上无功无过,但它们担不起延续那份荣光的使命,被粉丝们诟病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没有别的原因,菜就是原罪。

遥想执导《终结者》系列时的卡梅隆,他就好像韩愈笔下的伯乐一样,总是能在普通的马槽里,找到那些与劣马混同的千里马,这是何等的犀利眼光!

州长这个肌肉男,毋庸赘言,他有今日的成就与地位,万万离不开卡梅隆的慧眼赏识。卡梅隆找到了最合适的人,给了他最合适的角色,无论是《终结者1》里的冷面机器人,还是《终结者2》里保护主角的终结者,州长的个人特质都绝佳地与角色结合到了一起,这种结合甚至超乎了一般意义上的“演技”。

如果说孤证不立,那么除了州长,还有迈克尔·比恩、琳达·汉密尔顿、爱德华·弗朗、乔·莫顿、罗伯特·派屈克……这些人哪个不是被卡梅隆挖掘出了潜藏的天分,变成了一等一的金牌演员呢?

就连《终结者4》中唯一的亮点,饰演马库斯的Sam,当年也是卡梅隆相中,可惜《终结者4》终究少了神韵——其实就是没有卡梅隆,无端浪费了一个卡神钦点的人才。

相比起卡梅隆点石成金的导演功力,那些继任者本来也都是好莱坞有名号的大咖,在拍终结者的时候就似乎沦为了榨干IP剩余价值的“复读机”。看来只有卡梅隆才能成为卡梅隆,“电影之神”也绝不是浪得虚名。

何其幸运的是,就在我们即将对“终结者”这个名字失去兴趣与信心的时候,卡梅隆一脉的正统回归了。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影迷,绝对不是问卡梅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是如同法军迎接拿破仑归来一样,倒转了枪口,向他献上我们的敬意。

3.

我有信心,卡梅隆只要出手,就不会拿“终结者”这个名字胡来。这信心不是盲目的,“终结者”不光在我们影迷心目中意义非凡,对卡神自己来说,“终结者”在他的人生里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章。

众所周知——至少影迷们都知道,“终结者”的故事源自卡梅隆的一个噩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梦魇是卡梅隆人生的转折点。

在官方的记载中,是这样描述《终结者1》的:

1984年,一个经典的科幻电影系列开启了篇章,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电影《终结者》( The Terminator )上映,这部成本只有650万美元的电影赚取了3600万美元的票房,并赢得了一致好评。卡梅隆由此声名鹊起,获得电影界的广泛关注。在1985年时,他还和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针稍微往回拨,就可以发现这部电影的成功实在是卡梅隆证明自己的起点,是“电影之神”成神路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在此之前,卡梅隆还只是一个卡车司机,被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启蒙后,他开始思考成为电影导演的可能性。遗憾的是,菜鸟时期的卡梅隆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挫败——他被意大利人Ovidio G. Assonitis拐去拍了一部大烂片,即使真正拍摄的时候他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话语权,却不得不在这部恶趣味的烂片上挂一个导演的名字。

在卡梅隆电影生涯起步,也是巨大污点的《食人鱼2:繁殖》结束拍摄后,愤怒又无奈的卡梅隆滞留在了罗马的某个旅店,他身无分文,高烧不退,心情沮丧。

此时是1982年3月,卡梅隆发起了高烧。在几个难熬的夜晚里,他反复陷入一个可怕的梦境,一具合金人形残躯从爆炸的火光中浮现,拖着身子向他走来.....

从梦中惊醒后,卡梅隆在信纸上勾画出了这个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形象,最后成为了《终结者1》里的T-800机器人。

《终结者1》的问世,仿佛象征着卡梅隆的好运之神来临,在此后1986-1992年间,卡梅隆的三部经典科幻电影《异形2》、《深渊》、《终结者2》相继问世,这三部作品在影史上的地位自然无需多言,其中尤以《终结者2》为个中翘楚,该影片可谓是全面超越了前作,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电脑特技已无所不能。也正是从《终结者2》开始,“终结者”才真正进入了世界科幻经典的殿堂。

4.

这部终结者系列的新作,《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卡梅隆将担任编剧。虽然不是导演,终究让我有些遗憾,但是我也已经觉得很心满意足了,毕竟卡梅隆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他的编剧能力。

用《终结者1》来举个例子吧,这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作品,别看又是机器人又是天网又是时空穿梭的,故事里的科幻背景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且区区600万的资金,也容不得卡梅隆追求什么鸿篇巨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卡梅隆便在剧情上反复雕琢,最终呈现出的,便是一个超脱了“你追我赶”的“艺术品”(《终结者3》出来挨打)。

按豆瓣网友的评论:

《T1》的确很有艺术感,在这点上它甚至要比《T2》有过而过无之不及,男女主角的爱情,并不像很多好莱坞片子那样是“强扭的瓜硬说甜”,雷斯在未见到莎拉之前,早已对她动了心,你为会雷斯的执著而感动,也会惊叹于莎拉从一个弱女子向伟大老妈转变的奇特过程,“女人是弱者,但老妈是强者”,这话一点也不假。

我们这些卡神的粉丝,尤其是从终结者开始粉上的这批人,所爱的也正是他超绝的剧情编织能力,以及剧情中体现出的宏大母题。《终结者1》讨论了命运的不可改变,《终结者2》又告诉我们即使套上了命运的枷锁,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努力来阻止些什么。就好像荒木飞吕彦在《JO JO的奇妙冒险:黄金之风》里所阐述的那样,命运是沉睡的奴隶,但我们终可以醒来。

去年有一部纪录片横空出世——《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卡神在每集的片头,就在讲述他眼中科幻作品的终极母题:

宇宙里有什么?

世界会怎样结束?

我们的科技发展会毁灭我们吗?

而那些关于外星人、怪物和人工智能的故事,最终都回到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上。当时间变成了一个循环,当命运成为了一个轮回,当终结者终结了他自己,一切的一切,就是我们为卡梅隆和“终结者”着迷的原因。

刘慈欣和卡梅隆有过一段对话,卡梅隆是这样说自己对科幻电影的看法的:

“我最初读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物理,也学的是天体学,我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也正好就是这些未知的东西,尤其是我想要了解最新的科技发现是什么,我那个时候基本上就好像是去像去寻找神为何物,自然世界为什么会存在,自然规律是什么。后面的科幻的助推力是一样的,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写小说就是好奇心,但是不同之处是科学家投入一辈子的时间找到答案,但是科幻小说家是编造一个东西出来,所以我们更快,我们不在乎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而这次卡梅隆担任编剧,又会在《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中给我们一个什么答案?

作者:戈玄白(已授权)

来源:知乎

电影资讯终结者:

有用 (1)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