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洁:表演是我安身立命的方式

  凭借表演,李光洁成为演员,他可以是《走向共和》中挣扎的光绪帝,可以是《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精英王伟,可以是《立春》中苦闷的小镇文艺青年,也可以是《山楂树之恋》里的老三,更是“可以成为任何人”的演员李光洁。 目光深邃帅气逼人     在摄影棚里,李光洁出现时显得特别平静,这种“平静”并不是指毫不引人瞩目,也不是刻意的低调,更多是一种自然的大气。“大气”这个评价也曾被他的中戏99级表演班主任王丽娜用过,第一次见到他时,“眉眼、嘴巴,长得都大气。”特意嘱咐同事别在一、二试时就把他刷掉。   大学期间,李光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做一个优秀的舞台剧演员。在他的老师王丽娜眼里,他绝对算得上是个好学生,质朴、努力,早上6点的晨功几乎没落过。四年里,他拿了不少奖,其中一年,他拿到了一等奖学金、院级三好学生、北京市三好学生。   毕业时虽没能如愿进入话剧院团,但很快,李光洁靠在剧组聚集2018北京第八届电影颁奖的宾馆一个个敲门递资料毛遂自荐撞上了张黎导演的《走向共和》,他演了挣扎的光绪皇帝。   拍这部戏时,李光洁21岁,算是组里比较年轻的演员,和他对戏的都是吕中、王冰、孙淳这样的老戏骨。从他进组到拍第一场戏,中间已间隔3个月,那期间,李光洁读完编剧张建伟写的《晚清历史报告》,写读书笔记、人物小传和观后感,一周会开一次大会,当着所有演员念,大家交流心得。   “黎叔不催,投资方也不催,大家都是奔着拍一个好东西去的,全组人的心气儿都是一样的。”《走向共和》一共拍了14个月,每天拍戏就拍一页纸,而现在电视剧正常的速度是一天十页。正式开拍时,每天早晨,李光洁都按照导演张黎的要求跑去请扮演慈禧的吕中老师一起吃早饭。张黎希望他们通过生活建立戏中的人物关系,“你和老一辈演员在一起是在学习。”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扮演李鸿章的王冰老师,那时,每天收工了,王冰老师也穿着戏服,拿着拐棍慢慢走回去。这种气氛让他觉得在创作。   李光洁说自己对“演员”二字的理解,对表演的认知全都由这部戏奠定。“一个很规范的剧组给我建立了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创作方向、创造观念,包括,我对表演的认知,演员每天在现场应该做什么,怎么跟对手搭戏等,甚至教我如何候场。”那部戏是他的起点,奠定了他对待一个角色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乃至对事业规划的态度。 眼神杀   回到舞台上   2013年开始,李光洁发现所在行业正在发生转变,“好多热钱进来了,看似繁荣一片,可突然有一天,你作为演员,发现这个行业不再那么注重演员是否会演戏,更多地关注是否自带流量。”他不愿责怪时代,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在意一个作品的内容,敬畏心稀缺,只看形式,演员更多时候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让他有些不太能接受,找不到表演这份工作的“被尊重感”,更和创作毫无关系。“我为什么要做演员?”最迷惑时,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些不齿。一个演员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当这种不齿的感觉冒出来时,他对自己的工作,甚至自己在行业的存在都产生质疑,当时,他不再有兴趣接戏。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每天无所事事,睁开眼就开始在家混一天,动动那儿,摸摸这儿,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提不起精力出去拍戏。直到后来,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开始想怎么解决。   “怎么解的迷惑?”他问自己,表演这件事情是否仍感兴趣?得到肯定答案后,他试着从表演本身找回自己的价值。找回尊重感的方法是回到舞台上,而演话剧似乎是他当时唯一的出路。一个礼拜之后,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田沁鑫导演的助手打来的。“这是天意。”国内最优秀的话剧导演之一找他做主演,又是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跟他搭档的朱丽叶扮演者也是优秀的演员殷桃,“实在是太完美了。”   2013年,李光洁主演了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田沁鑫版的剧本,在生活化的水词与莎翁经典的道白之间频繁跳跃转换,李光洁起初很不适应。“但表演是需要不断让自己去重复,让自己对这句话、对这场戏、对这个表情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再表达出去。”《罗密欧与朱丽叶》演了70多场,直到60场之后,他觉得自己“心定了”。   “真正回到舞台上,纯粹地面对了表演之后,你找到你的价值,重新又找回了我对表演的认识,让我更加坚定我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演员,该怎么存活在这个行业里。”   演完《罗密欧与朱丽叶》,他再回看这一年,很感谢田沁鑫。“很懂人心,很会引导演员去创作,从一开始田导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台上的你们要开心。我想这是一个悲剧,怎么能开心?她说,不要把‘开心’想得那么狭隘,是指你们要享受舞台上那种自在的状态。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想法,当你不享受,甚至是厌恶时,你确实也没有什么创造力。”我们问他:“现在怎么看2013年的自己?”“一个必经的过程吧,经过那年,重回舞台演了话剧后,充足了电,也重刷了对表演的认知。”   在经历了这一场“至今为止人生中最大的迷茫”,李光洁就知道,尽管这行业有“3+1”的说法:拍3部挣钱的,加1部口碑好的。但要做好一个演员,还得每过三四年就得回去演一次话剧,“约翰·特拉沃尔塔、梅里尔·斯特里普、阿尔·帕西诺,都是优秀的音乐剧和话剧演员,凯文·史派西也做了好多年的伦敦剧院总监。”   “演员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旁观的、清醒的认识,这样你会保持在专业领域既不流失掉你的个性和骄傲,也不会轻易被浮华的东西带跑偏。”   呈现更真实的自己   2016年,李光洁拍了四部电影,其中一部就是徐浩峰的《刀背藏身》。“我是徐浩峰的‘脑残粉’。”他笑着说。他接到徐浩峰电话前,本是要飞往另一个城市,徐浩峰打来电话说要为电影见一面,听说他要去赶飞机,就干脆利落地约在机场咖啡馆见,“我从来没有碰到在机场见导演的,都是等回来再说。太有大侠风度了。”   徐浩峰此前曾如此表达对这部新片的信心:“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以往的作品,如《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是见了‘自己’,《师父》里,是见了‘天地’,而这次的新片《刀背藏身》,将是一部亮亮堂堂,可以见众生的作品。”   李光洁记得,在《刀背藏身》剧组时,他演完一条后,徐浩峰说,“我认为,光洁老师这个镜头的表演是非常优秀的,我们全组为他鼓掌。”言毕,所有人鼓掌,李光洁“尴尬并骄傲”着,“这是为数不多的剧组经历。”那一刻,作为演员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不拍戏时,李光洁喜欢摄影,他说,这是在拍《走向共和》时,张黎导演教他的。“拍戏之余,黎叔问我有照相机吗,他建议我应该去买一台,要学会从小的取景器里看世界。‘演员就生活在那里面,你得知道,自己在里面要怎样生活。’他是让我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取景器会让你聚焦某个很细节的事物,帮你关注到生活中的细节,这对于演员来说太重要了。”他骑着车跑去新街口买了台奥林巴斯的傻瓜相机,花了3000多块钱,“那会儿,这笔钱还真是个钱。”没事时,他就跑出去一通拍,“特别费胶卷,但能帮我观察生活。”   等演了几年戏之后,他逐渐发现,其实国内外演员的培训,“在基础学科上区别没有那么大,区别关键点在于对生活的认知,他们更愿意踏踏实实地享受真实生活。而我们,大部分演员就是剧组、家和路上,与真实生活绝缘。”“你有努力地打破这个界限吗?”“有啊,当我不拍戏时,有大量时间留给自己,踏踏实实地生活。”他说,工作其实是在一部戏的杀青到下部戏开始的期间,“你在生活当中,汲取到的一些体会、看到的一些故事,才能通过表演呈现让人信服的角色。”   “你真得把心沉下来去了解人、了解人物关系、了解人性。你得深入了解到比别人更深刻,才能够呈现出来。”他说,“所谓的人物关系是指朋友、恋人、夫妻、父子、同事、路人,乃至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碰到的每一个人,通过你在生活中接收到的变化,对你的打击、鼓励的任何一种情绪,你会更明白人物关系,所有这些成就你的理解力,让你更明白人性是怎么回事儿。只有,当你有一天明白大街上走的任一陌生人,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去了然他的言行时,可能也就意味着你开窍了,你才能在镜头前呈现出真实的人。”   只要不拍戏的时候,李光洁就会找一个地儿待着,看看新闻,看看路人,“那些路人可能是年薪百万的,也有几十万的,甚至每个月就赚个几千块的,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如果我不是一个演员,我可能不用去观察他们,但恰恰是因为我的职业,我希望可以在舞台上成为任何人,就渐渐理解了那些与我不在一个世界的人,也明白投缘不投缘多半是自身局限性造成的。”

韩娱新闻迷失太空李光洁

有用 (51)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