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流浪地球2》,最直观的感受

近几日看过流浪地球2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制作技术水平上相比于前作有很大的视觉提升,特效效果不可同日而语。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大火,完全可以说给国内科幻电影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为中国科幻积累了经验和人才,如果第三部也大获成功,那我可以肯定的说,郭帆就是中国版的卢卡斯。

赞美归赞美,该批评的还是得要批评。这部电影剧情的情节爆点,颇有一些让观众胡吃海塞之意,不把他们撑死就誓不罢休。导演生怕悬念留不够,观众不满足,影响第三部的营销。就玩命般把他们想到的全塞了进去,好比如当年周星驰拍摄大话西游那样,硬生生把影片撑大。目前就笔者而言,能看出来的有《镜子》的模拟未来、《机器人瓦力》的瓦力(我不由得想到笨笨躲太阳风时也是藏在角落)、《黑客帝国》的意识被上传成数据,还有刘大的《吞食者》的核爆月球

我在上面仅仅举了一些,就让我自己也觉得头晕眼花,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的语文课堂。可想而知,这些我看到的,以及我没看到的,对圈外观众来说,就意味着一定的观影门框了,狂热科幻迷,不用多说,一定看得十分过瘾。可像我爸这种,对科幻印象只有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或者变形金刚的观众来说。他们的期待和现实反应会有强烈的落差感。过年了来电影院,看个国产的未来大片,结果一脸懵的出去。这里捎带一提,流浪地球1上映的时候,笔者旁边不少人都看的昏昏欲睡。预告里,镜头没有出现在正片,导演说担心时长太长剪了不少,看来要像上次一样等加长版蓝光碟了。

除去影片直观感受,在剧情上,如果说第一部是众生在天灾下的不同反应,剧情主要分成地球和空间站两条线。那么第二部则是历史题材,只不过切入的故事变成了科学家、宇航员、联合政府三条线。前两章的故事线索还算简单,可到了第三章节时,三线并行人的多线程故事叙述,人物的众多,更何况还分成看起来三组不沾边的主角组让人摸不着故事主体。就我个人认为,第二部的人物塑造和印象并不像第一部那样完整和深刻。三条线中,在众多的角色里,我记忆深刻的角色就俩,好听点说,这是历史视角,所以要表现人类的复杂和各种斗争,如果把这些砍掉的话,观众就会说:“你这不是玩成了上海堡垒吗?算什么硬科幻?”。无奈的说,架空历史也好,真实历史也好,都非常考验导演功力和编剧功力的。

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导演想拍好东西但碍于篇幅。指环王的成功是难以复刻的。就好比如一副清明上河图,多一笔显得画蛇添足,少一笔觉得没有味道。地球派和其他派的矛盾只在联合政府这条线里有具体的表现。反对派暴乱居然只是背景,譬如上等火腿吊完高汤后就扔掉了。再比如太空电梯,有部分像我这样的观众,更喜欢知道它平时是怎样运作的,有什么原理和更多的日常片段。第一部里就喜欢用灾难前的地下城日常来与灾难后形成对比。只有历史的恢宏,而没有日常的琐碎。这样的历史叙述恐怕有些难走远,毕竟更多人是奔着国产的名头来的,长此以往,流浪地球系列怕是要止步于第三部。

总而言之,流浪地球2就像一瓶上了年份的,原料珍贵,制作考究的名贵红酒。懂酒的人爱的不行,有些瑕疵也无所谓。而不怎么接触红酒的人喝了之后没啥感觉,只觉得不像饮料一般好喝。但笔者还是非常期待流浪地球3。毕竟中国目前这状况,此类型的硬科幻电影很有可能出一部少一部。就像以前的国足那样,那年我们进了世界杯,大家都以为是开始,没想到是巅峰。

影视资讯流浪地球电影燕燕侃侃娱乐

有用 (73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