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作为一部科幻喜剧,类型片完成度不错,对既往优势的发挥也很充分。
几幕苍茫又璀璨的画面,浩渺宇宙之无垠、天地之悠悠,人类之“渺小”但又伟大,都叫人印象深刻。
触目苍茫、四野空旷,宇宙无极、无边无界,一片粗粝荒蛮中,时间空间乃至意义价值、在此处都失去了常规的度量标记。
无穷尽大漠一般的亘古场景面前,小小一个独孤月、一只袋鼠、一辆车,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如临深渊如仰高山,小小的小小的人类,却有着大大的勇气,一眼万年的爱,一念不灭的光。
《流浪地球》用“让我们点燃木星吧”的爱和浪漫,用“带着地球家园去流浪”的东方式毅力和勇气,为国产科幻树下元年里程碑,如今《独行月球》中一人一袋鼠的腾飞、点亮地球的呼唤和回馈,似乎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回响和延续。
影片中沈腾饰演的孤独月,因为沉醉于准备表白事宜,错过了大部队撤离的通知,阴差阳错被丢了下来。
作为团队里时常被忽略的“路人甲”式角色,孤独月以往的人生信条也始终是“中间人”,试图混成中不溜,不用太好太显眼,也不用太差太拖后腿,始终处在最舒适的位置。
发现自己被遗弃、又误会地球悉数毁灭的独孤月,起初一度将废柴属性发挥到淋漓尽致。
要么被袋鼠胖揍,要么自行花式作死,又废又好笑又荒诞。
然而树立目标之后、想要回到地球(或守护女神)之后,“废柴”独孤月俨然又成为了“扫地僧”独孤月。
轻轻松松展示各项隐藏实力,工程师技能拉满。
面对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困难,一一破解,最后更是完成了奉献意义上的升华。
这个了不起的角色,从有些“废柴”或是“扫黑僧”属性的位置开始,让叙述链条更有“这是平凡人普通故事”的可信度,消弭了英雄仰角的遥远距离,也更有利于种种笑点泪点的浸透、更能让人共情。
就连“中间人”这个开场出现的笑点,最后也都有了“要档在xx和xx之间”的升华属性。
伟大这种容易被拍得虚显得遥远的特质中,平凡、甚至“低于普通人”的属性越多,效果越饱满。
独孤月启动认真模式之后,遭遇了诸多难题,其中一项便是去遥远的另一个基地“拉货”。
车辆运行依靠太阳能,如何在日照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电影启动了类似夸父追日一般的英雄叙事视角。
胡子拉碴睡眼惺忪的独孤月,载着袋鼠、追逐着不落山的太阳,此后袋鼠拉橇的画面,以及一人一袋鼠“飞起来”跨越深谷的镜头,都显得高级、隽永、震撼。
这种观感得益于直观层面上视听画面的建构,更来自于背后“小小的人类”和“大大的宇宙”的视角对比。
天之无涯,地之浩荡,宇宙之苍茫,肉身之渺小,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这终极对比中,小小的人类燃起了不灭的意志之灯,点亮了属于自己的星球。
好比蝼蚁撼大树,浮游跨越沧海,以有限的肉身求索无穷的难题,小与大之间,近和远之间,明和暗之间,张力尽显。
“渺小”的人类啊,肉身微不足道,意志、精神、情感却如银河落九天,气吞万里。
影片中几次出现终极两难悖论。
独孤月一路愉快奔腾,却发现弄丢了自己在月球唯一的伙伴金刚鼠。
要不要去救金刚鼠?
如果救,很可能都要死。
如果不救,就是抛下自己在月球唯一的羁绊和陪伴。
影片中马丽饰演的马蓝星,在撤退时是类似最高阶指挥官的存在,她也同样面临着两难的困境。
独孤月和马蓝星之间各自不同的选择,以及二人最终关于这点掏心掏肺的讨论,对故事走向和角色弧光都很重要。
孤独月知晓自己是“被放弃”之后,又主动做出了一些“应该”的选择。
没有人或者袋鼠真正“应该”被抛弃,在强调清楚这份“不应该”以后,孤独月的选择才更让人感动。
你看,一度混吃等死、号称要告别世界却连自杀勇气都没有的平凡人独孤月,却认认真真奏响了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古老又庄严的乐声,亘古如新、荡气回肠。
说了这么多泪点之后,聊一聊《独行月球》喜剧的部分。
1. 密集的硬核笑点排布。作为喜剧成分占比相当重的院线电影,好笑很重要,也很难。
沈腾往那一站,就是好笑的。
此前大家玩笑所说的“含腾量”标准,在这部影片中显然很高。
前半段的沈腾,依旧是那副熟悉的欠欠的怂怂的倒霉蛋模样,但后半段他的流浪汉造型燃起来之后,真整个腾都帅了起来~
字面意义上的真.帅(认真脸)
作为金牌喜剧团队,持续发掘新内容、不断输出新的讨喜角色、玩转新的喜剧可能性,难度只会越来越高。
而《独行月球》选择将喜剧和科幻设定融为一体,在笑点和泪点上都很下功夫,无疑是勇敢且漂亮的尝试。
喜剧性元素在影片中的作用不仅仅是铺陈笑点,某些时候诙谐甚至是有些荒诞的打开方式,对设定的逻辑闭环也是一种无声又讨巧的补充说明。
让月球上的“英雄”开启全球直播、鼓舞人类,这个做法情绪上似乎说得通,但执行过程中又总显得略有点荒诞。
但在前半段的好笑氛围里,这份有些奇奇怪怪的“诙谐黑色幽默”感,反而是对的。
表层的幽默、反讽,被撕开之后的里层,又是诚恳认真的鼓舞之声,挺有意思。
《独行月球》中很重磅的泪点之一,是“点亮地球”。
生活在地下城中的、蓬头垢面的灰头土脸的丧失信心的人们,扶老携幼倾巢而出,点亮一盏一盏灯。
穿过永恒的黑暗的寂寞的宇宙,穿过暴风骤雨如斯晦暗,奏响回家的爱和希望。
画面和音乐所调动的情绪紧锣密鼓叠加,感动的元素潮水一样一波波汹涌而起,然而在达到“呜呜呜很燃很暖很好哭”顶点之后,这段的结束是一个打漏字的笑点。
丢了俩字,换一个语境,未必好笑。
但出现在这里,好哭又好笑。
首先,符合资源短缺条件有限的设定。
其次,给情绪顶点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收束、有衔接但又是反转。
再次,这个风格也很有“喜剧标识”。
在如今院线电影颇为艰难的环境之下,《独行月球》的出现,戏外的强心针作用或许和戏里的鼓舞人心戏份异曲同工,都一样“有力量”。
仿佛在说,要去相信,那不靠谱的孤独月和袋鼠,都可以飞。
心中有盏不灭的灯,终会点亮整个苍穹。